Archive for 六月, 2012


有機耕作

 

  • 以人工作業除草,嚴格禁止使用除草劑、農藥、化學肥料或添加物
    遠離交通重鎮及高度工業的地方、也不在飛機航道下,運用天然肥料:堆肥法來餵養土壤,在這之前要經過3-6年的休耕讓土壤裡的有毒物質自然消失,農耕地二十公里內不能有任何污染(因為地下水源的水脈直徑廣達20公里)。
  • 運用天敵法~飼養小鳥來吃蟲;用“好”蟲吃壞蟲~飼養甲蟲來驅除害蟲;將洋蔥和胡蘿蔔種在一起,因為這二種植物的害蟲不喜歡彼此的味道。
  • 不使用經基因改造過的種子

保留食物最原始的味道

好處一:「充滿蔬菜原有的美味與香甜」「傳統蔬菜的味道」…有機保留了許多食物的原汁、原味。

好處二:健康養生無負擔

現代環境的污染,使農作物在栽種上常使用農藥,但有機栽種在不生產時不使用化肥或農藥,並只栽種於具有豐富的礦物質及維生素的土壤中,不必擔心農藥殘留的問題,不僅不會造成環境的污染,在食用時無後顧之憂。

好處三:在台灣越來越多寶寶有過敏的現象發生,一些有害物質或受污染的食物,都容易讓寶寶產生重大負擔;不受污染的有機食物,讓寶寶遠離有害物質,減少過敏發生的機會。

 有機農產品具有比較自然、衛生與安全的觀念

 (一)在風味方面

根據美國農業貿易季刊報導,全美國數百位美食主廚認同有機食品風味較一般食品為佳。同時國內研究報告亦指出,有機農耕法栽培之稻米其游離糖含量較高及直鏈澱粉含量較低,其食味品質較佳。另以化學農法栽培之香蕉往往較為粗大,且果肉會有硬心;葡萄果粒雖然較大,但有時會有明顯的藥斑;枇杷果皮常會皺曲且較不易撥離、果肉硬、風味較差之缺點;而以有機農法栽培對上述化學農法栽培有改善情形。

 

 (二)在營養成分方面

根據美國農業貿易季刊報導指出,有機食品未必比傳統食品更有營養,但有機食品不用人工殺蟲劑、除草劑、殺菌劑及化學肥料,產品較為衛生安全。另國內研究報告顯示,白米中,磷、鉀、鎂、矽等元素含量以有機法較化學法高,鋅、錳則相反;就新鮮毛豆而言,有機栽培法之產品,其粗脂肪、粗纖維、灰分、游離糖含量較化學法略高,而胺基態氮、不溶固形物含量則較低。由於有機農產品因全部使用有機質栽培,它所吸收的養分也與一般化學栽培者稍有不同,通常有機農產品的錳含量較低,其它如鋅、銅、鎳等金屬含量有時候也較低。至於有機栽培之水果其糖度、酸度及礦物質含量較高,水分較低,且有顯著差異。

 

 (三)在硝酸鹽含量方面

在大量施用化學氮肥下,蔬菜中之硝酸根與亞硝酸根含量可能會累積(Vogtmann and Biedermann ,1985年);至於有機栽培大量使用有機肥料下,由於有機質不斷的礦化,是否也會因氮素供應多而造成硝酸鹽的累積,為研究者重視之課題。根據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之研究報告指出,尚無證據顯示植株施用有機肥料其硝酸態氮含量比施用化學肥料為高之情形。

 

(四)在農產品貯存期限方面

根據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試驗結果,化學農法栽培之楊桃儲藏五天即開始產生褐斑,八天就劣變,有機楊桃到第十二天才有劣變情形;另化學農法栽培的番石榴亦較有機栽培者約早一星期劣變。另有研究報告指出,有機農產品有耐儲藏性較久之特性,可能與不溶固形物、糖分、礦物質含量有關。

自二次大戰以來,由於石化能源、機械、化學肥料、植物及動物的保護藥物或生長素、育種及遺傳工程等的使用及演進,使得農業生產方式趨向工業化及密集化,產量的確顯著地增加,解決了因人口增加而產生的糧食不足,成就了所謂的綠色革命。然而,卻也同時產生了下列問題:

環境之污染及破壞:
農藥及肥料之硝酸鹽殘留,以及工業化大量畜養牲畜產生的動物糞尿污染了水及土壤,農藥又會污染空氣,密集的耕種方式亦使表土流失。

生態破壞:
單一農產品之密集生產方式及以人類需求為導向的育種與生物遺傳工程,使地球上的物種減少。農田的開發使當地生物之生長環境破壞,生物無法繼續生存。農田中小動物、昆蟲、鳥類等受農藥及肥料之侵害而死亡。昆蟲、細菌及真菌等也因病蟲害防治藥物的過度及長期使用,而產生抗藥性 (assistance),對農業生產威脅更大。

食物污染:
農藥、肥料、動物用藥及動植物荷爾蒙等之殘留危害了食品安全及人體健康。

開發中國家農產品生產過剩,造成政府在產品價格或農民所得補貼上的財政負擔。

已開發國家因致力於生產可供外銷之農產品以賺取外匯,又遭受已開發國家之糧食傾銷 (dumping),使得其糧食生產減少而糧食供應不足。

因大量使用機械,使得農村人口外移,破壞了鄉村的社會結構,造成了就業市場的壓力,同時也產生了社會問題

有機農業是一種較不污染環境、不破壞生態,並能提供消費者健康與安全農產品的生產方式。有機農業之定義因各國法律之規定而不同,隨著農業技術的演變,有機農業法規的要求亦漸趨嚴格。
在臺灣,尚無「法律」對有機農業加以規範或管理。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已於1999.3.15公布相關規範,作為管理有機農業及輔導有機農民生產之依據。就「有機」一辭涵蓋的範圍來看,它包括了生產管理系統和產品本身兩個層面,前者重於生產面的技術,稱之為「有機農法」(Organic Farming);而後者稱為「有機產品」(Organic Products﹚,則是有機農法經營下的產出物,例如:有機蔬菜、水果等。
「有機農法」顧名思義,是一種完全不使用化學肥料及農藥的耕種方法,只憑著「自然力」及「土力」來栽培作物,不依賴化學肥料或農藥,但並不意謂著它是採取放任主義的農業。而較嚴格的定義,應是在農地上至少有三年以上未施用任何化學合成物﹙包括農藥、化學肥料、生長調節劑、殺草劑、殺菌劑和抗生素等﹚,在這樣的土地上的農產物,才是真正的有機農產品。因為一般曾施用過化學合成物的土壤,至少得經過三年的休養,才能將土壤中的殘毒慢慢去化。
根據一些國外的研究,指出有機產品的生產成本平均比傳統農產品要高出六成以上,而產量則減少約20%,以致造成其售價也相對較高,而一般有機農產品因不噴灑化學藥劑,也容易導致其在外觀美麗和保存儲藏耐性上比不上傳統農法化的產品,甚至有纖維素較粗等情況發生,多少會影響產品的咀嚼品質,這些是應該告訴消費者的。基本上生產和消費有機產品,是一種不但利於自己健康,也有利於大眾、利於環境的行為,這一理念只有藉助於教育的方式,才易於達成。
有機農業有時亦被稱為生態農業、低投入農業、生物農業、動態農業、自然農法、再生農業、替代農業、或永續農業之一種。各國法律或農業協會所使用的名稱或定義經常不同,例如歐洲聯盟的十二個國家,雖然用相同的管理條例,卻分別採用生態農業、生物農業及有機農業三種名詞作為法律上的稱呼。在台灣,農委會及農林廳則採用「有機農業」一詞。
資料來源:http://www.hipp.com.tw/food.php

材料: 蕃茄80g、洋葱20g、紅辣椒3g、巴西利碎5g、檸檬汁10cc、冷壓特級橄欖油20cc 鹽少許,白胡椒粉少許

作法: 1.蕃茄、洋蔥、紅辣椒洗淨切丁備用 2.取一容器,放入作法1的蕃茄丁、洋蔥丁和紅辣椒丁,再加上其餘的材料混合拌勻即可。

沾玉米片很好吃喔

材料:

羅勒(也就是九層塔)、大蒜、冷壓特級橄欖油、海鹽一點點、松子

做法:

1.先將松子先用鍋子烘過

2.再將羅勒洗淨擦乾、松子、大蒜一瓣、海鹽一點點,丟到食物調理機給他MIX在一起

3.再徐徐倒入橄欖油~再Mix一下~最後滴檸檬汁~檸檬汁是為了防止青醬變黑

自己做的醬料,自己食用最安心